沧州市运河区解放
 西路一世界华元大厦14楼
总机:0317-3012315
传真:0317-3512315
邮箱:13613271315
@163.com
办公QQ:1025348916
网址:www.3012315.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咨询留言  
       
 
国内企业为何对生物制药专利转化望而却步
  发表日期:12/25/2010        有3437位读者读过此文 

      近日看到一则新闻,是关于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制药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签订了6000万美元的专利许可合同,获得一项由上海生科院的蛋白抗肿瘤药物的发明专利许可。一方面我们为上海生科院可以研制出具有先进水平的抗癌药物感到很骄傲,但另一方面也为他们选择与国外企业合作感到有些诧异。

      随着国家对于自主创新与专利保护的支持与宣传,人们对于知识产权的价值都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尤其随着与国际企业的深入合作更令我们了解到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国内不少企业都依赖于出口加工贸易,由于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我们大多数还是在为别人贴牌,赚取最微薄的加工费。所以近几年国家一直大力倡导由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我们也确实看到很多企业将资金与精力投入到搞研发、创品牌上来。而国家对医疗卫生领域近来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作为高技术产业的重要内容,生物制药已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尤其是生物制药的自主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抢占新兴产业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什么在这样的环境下,上海生科院仍然选择了国外企业与之合作呢?思索之后我们感觉可能还是跟医药行业自身的特点有关。如果药品成功投入市场其经济收益是相当可观的,但之前它的研发、临床应用及观察,再到规模化生产,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又需要不断地投入人力与资金,相信这应该是许多国内企业望而却步的原因。一般新药的开发流程是基础研究、发现和筛选化合物、临床前实验、临床试验等,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失败。即使成功还需要4年到5年完成三期临床前实验,然后再经过4年到5年才能实现上市销售。平均1个新药的成功要投入数亿美元,研发时间超过10年。

      这些因素造成国内企业虽然看到了生物制药蕴含的经济价值,但又难以承受巨额的投入。但是我们也从这件事中得到一些启示,就是赛诺菲在研发上采取了与中国权威科研机构合作的形式。他们没有自建研发队伍,这样既节约了科研设备与人才,还可以避免前期风险。而对于我国科研机构来说,外来的资金投入和合作模式可以确保研发的可持续性,从而提高了研发的成功率,并激发科研单位自身的创新能力。这种合作形式非常值得我们借签。

      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运用需要完善的体制和机制,以及高度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通过国际化的专业知识产权运作,才能使我国的知识产权在世界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我们也期待着国内医药领域能逐步完善从研发到市场的整套环节,希望越来越多真正意义上的“国药”来满足社会的需求!(转载)

 
 
 
首页  /  关于博世  /  业务范围  /  热点议点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本网站已获得国家版权证书,仿冒必究
冀ICP备100117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