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消息称,华为已投入6亿美元资金用于5G技术的研发,意在抢占行业制高点。国外通信巨头爱立信等企业也不甘示弱,纷纷在技术研发及专利布局上展开较量,着力于打造统一的行业标准。5G战场硝烟已经悄然弥漫。
那么,5G能够给大众带来怎样的用户体验?与现在正火热推广的4G相比,又有哪些技术突破?由中国引领5G时代的美好愿景能否实现?专家表示,5G将凭借10G/秒的高网速、1毫秒的网络时延等优势迎接物联网时代的来临,目前,中国企业在5G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上紧跟国际步伐,今后还需在基础技术研究上继续发力,为通信行业标准制定赢得话语权和主导权。
5G的特点在于无与伦比的快、最佳体验如影随形等。5G将为用户带来一场信息盛宴,最终实现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愿景。据了解,目前华为和爱立信是走在5G研发前端的两大企业,他们曾这样一致地描述5G的网络特征:峰值网速达到10G/秒、网络传输速度比4G快几十倍、网络时延从4G的50毫秒缩短到1毫秒、满足1000亿量级的网络连接、整个移动网络的能耗降低1000倍。
目前华为已高调展示了5G网络架构和空口技术集,中兴通讯也正式推出了Pre 5G的概念,可将5G部分技术直接应用到4G,爱立信也表示已在技术上实现了5G/秒的传输速率。那么,国内外研发团队在5G专利技术上的表现如何?通过对5G技术进行专利检索发现,截至2015年4月1日,相关申请人在中国提交的关于5G技术的专利申请为211件,在美国提交的专利申请为179件。世界主要申请人中,提交5G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是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申请量为61件;三星公司排在第二位,提交的专利申请量为53件;美国阿尔卡特朗讯公司作为传统的通信业领导者,也提交了41件专利申请。我国华为在5G技术方面提交的相关专利申请为30件,东南大学、中兴通讯、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对5G技术也有一定的专利积累。从专利数量分布看,相较于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而言,我国的研发力量不够集中,研发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现在对5G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天线、编码、资源分配、测试等相对底层技术领域。为了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我国科研团队需要加大5G基础技术的研究,并通过专利途径巩固已获得的技术优势,赢得5G通信标准制定话语权。我国企业在5G技术应用领域的研究也应进一步展开,相应的专利布局也应加快,为抢占用户、扩大市场做好准备。相关人士建议,在5G创新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借鉴国际先进技术,避免形成自我封闭的技术体系,注重国内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弥补产业短板,并继续发挥政府在重大科研项目中的牵引作用。同时,通过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布局,将5G技术优势最终转化成市场优势。(转载)